近期,晶升股份、粤升半导体、纳设智能相继推出8英寸碳化硅外延设备,企图进一步抢占碳化硅产业升级先机:
  • 晶升股份:推出SCML320A系列水平式8英寸碳化硅外延炉;

  • 粤升半导体:8英寸碳化硅外延设备完成研发并出货;

  • 纳设智能:8英寸碳化硅外延设备交付龙头客户。

聚焦它们的设备技术细节、交付情况,“行家说三代半”发现,国产8英寸碳化硅设备正“打得火热”,这意味着国产设备的技术进一步实现了自主可控,且8英寸碳化硅产能扩张也在悄悄加速……

8英寸SiC外延设备密集出货
性能已达国际先进水平
  • 晶升股份

8月5日,据“晶升股份”官微报道,他们推出了SCML320A系列水平式8英寸碳化硅外延炉。晶升股份明确道,该设备均已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,这一成果将助力碳化硅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
具体来看,该设备有以下四个优势:

1、性能优异:生长速率≥60μm/h,膜厚均匀性<1%,掺杂均匀性<2%;

2、工艺灵活:支持N/P两种掺杂类型,满足不同产品需求;

3、稳定可靠:采用成熟的生长工艺,边部参数可控,工艺可调性强;

4、创新突破:新增掺杂气体工艺,提升生产稳定性。

  • 粤升半导体

7月,粤升半导体官宣,他们的8英寸碳化硅外延设备完成研发并顺利交付标杆客户。粤升半导体介绍,该设备所生长的8英寸SiC外延片在多项关键指标上表现亮眼,典型数据如下:

1、膜厚与掺杂浓度不均匀性:外延片膜层厚度不均匀性小于0.5%,掺杂浓度不均匀性小于1.2%;

2、表面粗糙度:多点AFM测试结果显示外延片表面粗糙度均小于0.160 nm;

3、表面缺陷:外延片表面缺陷数量少,3mm×3mm管芯良率达到99%以上。

图片

  • 纳设智能

近期,纳设智能官微消息,他们自主研发的全自动双腔8英寸碳化硅外延设备及多台8英寸单腔设备交付龙头客户。纳设智能表示,自该设备推出以来,便数次荣获大客户复购,印证了市场对其产品力的认可。

据介绍,本次交付的核心设备采用独立双腔体架构,独创的反应腔室设计让客户运营成本大大降低,同时创新性融合多区独立进气控制与智能温场系统,实现6英寸与8英寸晶圆的高兼容性生产。在工艺性能上,外延层厚度均匀性稳定在1%以内,掺杂均匀性达2%以内,缺陷密度≤0.1c㎡,达到行业先进水平。

图片

综合来看,晶升股份、粤升半导体、纳设智能等企业密集推出或交付8英寸碳化硅外延设备,标志着国产装备性能已达国际先进水平,有望加速8英寸碳化硅的进一步规模化商用。

SiC厂商“疯狂投产”8英寸

国产8英寸SiC闭环成型

设备交付是产能扩张的前置条件。在与碳化硅设备企业密集交付设备的同时,众多碳化硅材料厂商也朝着8英寸集中发力。尤其是今年上半年,全球碳化硅行业展现出从6英寸向8英寸加速迭代的强劲势头。

“行家说三代半”发现,今年以来,包括天域半导体、天科合达、天岳先进、芯联集成、晶盛机电等国内厂商都在积极推进8英寸碳化硅的产业化进程:

  • 天域半导体:2024年、2025年前五个月,8英寸碳化硅外延片出货量从1700片增至7700片,营收突破6000万元,渗透率从2.1%跃升至10%;

  • 天科合达:8英寸碳化硅衬底已通过英飞凌、芯联集成等国内外主流器件厂商的验证,并取得多年长期(LTA)量产订单。

  • 天岳先进:拟在济南建设碳化硅材料产业项目,项目建成后,可年产10万片8英寸导电型碳化硅晶片、48.5吨碳化硅单晶;

  • 芯联集成:建设的国内首条8英寸SiC MOSFET产线已实现批量量产,关键性能指标业界领先;

  • 晶盛机电:7月,子公司浙江晶瑞SuperSiC的8英寸SiC工厂在马来西亚槟城州奠基,下属公司宁夏创盛年产60万片8英寸碳化硅衬底片配套晶体项目开工。

结合8英寸碳化硅的优势来看,其衬底比6英寸增加了近90%的可用面积,且外延和晶圆制造成本增加不明显,工艺也更为先进,因此能够有效降低单个碳化硅器件的平均成本,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。

从产业链角度而言,这些趋势都在一一印证:8英寸方面,我国已具备从碳化硅设备到材料的国产化闭环能力。叠加新能源汽车、光伏及储能等市场的需求驱动,8英寸碳化硅将有望在未来几年迎来爆发。

作者 808, ab