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半导体产业链中,特别是第三代半导体(宽禁带半导体)产业链中,会出现“衬底”及“外延层”这两个词,在衬底上生长的外延层的有何意义?和衬底的区别是什么呢?

[初探半导体产业]“外延”之于“衬底”的意义

首先,晶圆制备包括衬底制备和外延工艺两大环节。衬底(substrate)是由半导体单晶材料制造而成的晶圆片,有硅、碳化硅、蓝宝石、氮化硅等材料,衬底可以直接进入晶圆制造环节生产半导体器件,也可以进行外延工艺加工生产外延片。外延(epitaxy)是指在经过切、磨、抛等仔细加工的单晶衬底上生长一层新单晶的过程,新单晶可以与衬底为同一材料,也可以是不同材料(同质外延或者是异质外延)。由于新生单晶层按衬底晶相延伸生长,从而被称之为外延层(厚度通常为几微米),而长了外延层的衬底称为外延片(外延片=外延层+衬底)。器件制作在外延层上展开。

[初探半导体产业]“外延”之于“衬底”的意义

对于传统的硅半导体产业链而言,在硅片上制作器件(特别是高频大功率)无法实现集电区高击穿电压,小串联电阻,小饱和压降要小的要求。而外延技术的发展则成功地解决了这一困难。解决方案是在电阻极低的硅衬底上生长一层高电阻率外延层,器件制作在外延层上,这样高电阻率的外延层保证了管子有高的击穿电压。此外,GaAs等Ⅲ-Ⅴ族、Ⅱ-Ⅵ族以及其他分子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的气相外延、液相外延等外延技术也都得到很大的发展,出现了分子束、金属有机气相外延技术。

就第三代半导体器件而言,这类半导体器件几乎都做在外延层上,碳化硅晶片本身只作为衬底。SiC外延材料的厚度、背景载流子浓度等参数直接决定着SiC器件的各项电学性能。因此,碳化硅外延技术对于碳化硅器件性能的充分发挥具有决定性的作用,是宽禁带半导体产业重要的一环。

【更新1】“同质外延的意义是什么?”

有粉丝问到,外延分为同质外延和异质外延,其中同质外延是在衬底上生长与衬底相同材料的外延层,同质外延的意义在哪儿?比如SiC衬底,外延SiC,这个跟直接在SiC晶圆上制作有什么区别吗?

这里统一回答下——提高产品稳定性和可靠性。虽然同质外延是生长与衬底相同材料的外延层,虽然材料相同,但可以提升晶圆表面的材料纯度和均匀度,通过外延处理的衬底,相比于机械抛光的抛光片,其表面平整度高、洁净度高、微缺陷少、表面杂质少,因此电阻率更加均匀,对于表面颗粒、层错、位错等缺陷也更容易控制。外延不仅仅提高了产品的性能,也能保证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。

原文始发于:[初探半导体产业]“外延”之于“衬底”的意义

作者 ab